(网经社讯)双11收官,商家们除了盘点战绩,更在应对一场由技术驱动的“新型退货”危机。近期部分买家利用AI制作假图申请“仅退款”,引起不少商家在网上吐槽。除利用AI软件制作假图外,围绕“仅退款”已衍生出更为系统的灰色产业。从服装到美妆、鞋袜、植物、生鲜果蔬,此类情况遍布各大电商类目。这股在大促后集中涌现的“退款潮”,不仅造成了商家的经济损失,更触及了法律的多重红线。(详见#网经社 专题:https://www.100ec.cn/zt/jttawh/)
对此,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程亮律师接受数字经济新媒体&智库——#网经社 独家专访。

程亮律师指出,相较于普通“仅退款”,利用AI制作假图的行为性质更加恶劣,其行为是通过伪造证据的方式欺骗商家和平台,骗取商品或者退款,侵害了商家和平台的财产权益,轻则构成《民法典》上的侵权行为,重则构成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的诈骗行为,更为严重的可能构成《刑法》上的诈骗罪,需要承担刑事责任。
程亮表示,围绕“仅退款”衍生出的灰色产业,造成商家的直接经济损失,同时也会打击商家的经营信心,造成商家对平台、对消费者的不信任感。
对消费者而言,最终可能通过转嫁其他消费者获得弥补,同时,由此产生的信任危机,对整个消费者群体造成影响,导致消费者正常的售后维权流程变得越来越繁琐和困难。
对电商平台而言,首先,会对平台声誉造成影响,同时,平台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人力成本来识别和打击这种行为,最后,平台成本的增加也可能转嫁到普通商家和消费者,造成恶性循环。

专家介绍:程亮,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律师、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安徽商报社特约评论员、高级企业合规师。互联网电子商务、公司法律事务、融资租赁、劳动人事、民商事诉讼与仲裁。2015年开始从事法律职业,先后就职于多家上海知名律师事务所,现为万商天勤(上海)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。2019年至2021年期间,曾在某电商大厂担任法务经理,主要负责处理消费者与电商平台之间、消费者与平台商户之间、商户与电商平台之间以及知识产权权利人与电商平台、平台商户之间的纠纷,熟悉电商平台交易模式,对与电商平台有关的各类纠纷有着丰富的处理经验。
【小贴士】
早在2024年7月23日,全国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节平台“电诉宝”联合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起“电商平台‘仅退款’调查行动”(详见:www.100ec.cn/zt/diansubao/),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。“电诉宝”(315.100EC.CN)显示,除拼多多外,抖音电商、淘宝、天猫、快手电商、京东、1688、全球速卖通、苏宁易购、微店、万师傅、千牛、小红书、TEMU、亚马逊等平台均涉及“仅退款”相关投诉。随即,在7月26日,淘宝宣布将优化“仅退款”策略。1688也表示从9月上旬开始,严厉打击恶意“薅羊毛”和恶意“仅退款”行为。
2024年8月1日,“电诉宝”上线国内首个电商商家“仅退款”第三方投诉通道(JTK.100EC.CN)。该投诉通道旨在平衡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权益,为商家提供一个公正的维权渠道,并移交、督办入驻电诉宝的各大电商平台进行二次审核,减少错判误判,以应对日益增多的“仅退款”争议。

历时近一个半月的调查,于2024年9月4日发布《2024年电商平台“仅退款”调查报告》(报告下载:www.100ec.cn/zt/24jtk/)。《报告》汇聚20余位电商行业专家、律师真知灼见。此外,在本次“电商平台‘仅退款’调查行动”中,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还收集了来自近2000位商家及1000位消费者的问卷反馈,他们主要来自淘宝/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、唯品会、抖音小店、快手小店、小红书等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